查看原文
其他

可可,花和传粉的故事[43/247]

半夏夏半两个夏 水泥植物
2024-09-05

好友 桐花如雪 丢来一张可可花的照片。

哦,是做巧克力的可可(Theobroma cacao)!

从属于:蔷薇类(Rosidis)-锦葵类(Malvids)-锦葵目(Malvales)-锦葵科(Malvaceae)-翅果藤亚科(Byttnerioideae)-可可属(Theobroma

千万,不要跟做咖啡的咖啡搞混了!

然而,两样我都从未见过。

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

多读书,差不多也可以。

但是,自己拍的照片,显然是没有的!

但是,画个画也行啊,显然是不会的!

以下照片均来自网络,尽可能少用,尽可能用已申明可用的,尽可能……


可可花



照片里的可可果成熟时很大,比如番木瓜?

形状像拉长拉宽的秋葵,拉长拉宽很多的秋葵。

可可的花,相比就太苛刻了,完全伸展开,跟大拇指盖差不多。



图1:可可花

黄绿色的花萼,偏白色的花冠。瓣片从基部开始往上,依次是膨大的兜,过渡的铰带,和末端平展伸开的舌片。在兜的结构中,可以见到两条红色的“导轨”,那是兜的两条隆起,下文中还会提到。花中最显眼的是红色的退化雄蕊,然而,这副身材并不像”退化“的模样,作为雄蕊,它并没有可育的花药,不再有雄蕊最本质的功能。退化雄蕊像包围雌蕊的栅栏,将雌蕊困在中央。


花的结构,还算规整。

5枚游离的萼片,5枚游离的瓣片,

10枚雄蕊,一个5心皮组成的单花柱、单柱头雌蕊(一说微微5裂,未见实物)。



图2:花图式

来自维基百科的漂亮花图式,花萼,相错生长的花冠。雄蕊有对萼的显著的退化雄蕊,和对瓣的个头较小但是有可育花药的雄蕊(花药的画法要么是有歧义,要么就是好像画错了)。两种雄蕊基部联合,被细线连城一圈。中间是5心皮合生的雌蕊。

为什么要画3朵花呢?并非为了好看!锦葵科的花序被认为存在一种基本的双色单元(bicolor unit),3朵同时画出,才能完整的显示苞片在双色单元中的组成方式。



10枚雄蕊基部合生,长成一个浅筒,伸出10根花丝。

雄蕊的分化,是可可花的特征之一。

交替的,雄蕊分化为2类:

对着萼片的,也就是对着瓣片缝隙的,有5根显著伸长的红色花丝。这些雄蕊虽然高大,但是花丝顶上没有花药,没有花粉,并不具有雄蕊的雄性功能,因此是退化雄蕊。

对萼片间隙的,也就是对着瓣片的,有5根并不容易看清的花丝。这些雄蕊小很多,在成熟的花中,像钓上大鱼的钓鱼竿一样弯曲的伸到瓣片的兜中。它们的头顶上有发育的花药,是可育雄蕊。

可育雄蕊和花瓣兜,是本文的主角。



图3:花结构特征的模式图

上上个世纪的植物科学画,详细的还原了可可花的细节。原图中有很多字母标注,应该是配合图注使用的,这里直接用汉字盖过去了。

最左边的瓣片清晰的显示了瓣片的3部分结构,以及兜中的两条导轨。中上的花药,展示了未开裂花药的正反面,以及花粉被移走之后的空花药壳。最右边的花蕊,右下还原了雄蕊和雌蕊,特别是可育雄蕊和退化雄蕊的结构关系,右上将雄蕊筒摊开,让花蕊结构更加清楚。再看中下的花纵切图,花的结构应该非常清晰了。





图4:花芽期的花结构

维基百科上的可可花芽纵切图。各个部分在正文中已有提及。可以看到的是,此时的可育雄蕊花丝有些伸直,并不弯曲。花药正好卡在瓣片的兜顶部。兜基部的红色导轨清晰可见。




可可花的帽子




要重点介绍一下

可可花的兜,和兜中的可育雄蕊。



图5:花瓣和雄蕊的结构细节

第一次看到照片时,我以为兜里面有3根花丝。误把两根深红色的导轨当做了花丝。真正的可育雄蕊花丝颜色要浅,在花完全盛开时弯曲方向与导轨相反。退化雄蕊的花丝颜色跟导轨类似,在整体偏淡的花色种,退化雄蕊和导轨,成了最显眼的部位。




图6:发育中花瓣的结构 (Swanson J-D et al. 2008)

发育中花朵的扫描电镜图片。B,可以清楚的看见瓣片的3个部分,以及兜中的两条隆起——导轨。这张图中导轨中的较细结构是什么,原文中并未说明。C,更早的时期,箭头所指正是瓣片兜和铰带的过渡区域,旁边椭圆形的是正在发育的可育雄蕊。



兜的发育早于可育雄蕊,在可育雄蕊还只有花药,花丝非常短的时候,兜已经将花药妥妥地盖住了。在花发育的后期,花丝开始显著伸长,此时的导轨,有了扶稳花丝的作用。花丝的进一步伸长让它脱离了导轨,向兜的反方向凸出。有趣的是,花丝在被困的运动中并没有积累弹性势能。


可可花的传粉



相比于开出的花,可可的座果率非常低。

可可花的结构为传粉设下了机关:

可育的花药被困在兜中,并不直接暴露;

高大的退化雄蕊挡在了可育雄蕊和柱头之间,为花粉的传递制造了屏障。



图7 科研工作者的人工传粉

位于伦敦的 International Cocoa Quarantine Centre (ICQC) ,工作人员在对收集的无疾病可可树资源进行人工传粉。可可原产南美亚马逊雨林,但是目前,西非是可可的最大种植地。原始的种植方式和高密度的农场,单一的品种,为可可生产埋下隐患。



图8:西非可可农场种植户的人工传粉

为了提高产量,一些西非可可农场的种植户也学会了对可可进行人工传粉,但是,能够接受这项技术训练的人并不多。



可可花的传粉者



可可需要传粉者!

可可需要什么样的传粉者?

传粉者必须足够小,能够钻进兜里将花粉带出,

传粉者必须足够有效,将带出的花粉再次转移到花柱上。

这位传粉者并不起眼,当然,可可花本身也并不起眼。

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的植物,高大繁密的树冠层妨碍了花的展现和传粉者,种子传播者的接触,一些植物拥有了“老茎生花”的特征,将花开在基部的老干上。

可可也是这样。

它的花个头太小,没有明显香味,甚至花蜜都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。


图9:一只访花的Gall Midge (Cecidomyiidae)

找到可可访花者的照片花了点功夫。然而,这只虫子个头好像还是大了点。更重要的是,从子房的形态看,这应该是一个已经受粉进入果期的花。



经过研究,确定可可的传粉者是蠓类(Ceratopogonid midges),特别是铁蠓属(Forcipomyia)昆虫。

这些昆虫被高大鲜艳的不育雄蕊吸引,喜欢在上面歇息(是不是有点像,花友用的黄板蓝板)。

这些昆虫随后可能被同样鲜艳的导轨吸引,顺着导轨钻入兜中,在里面溜达一圈后,就会把花粉黏到身体上,特别是胸节上的弯毛。



图10:访花者的访花路径 (Kaufmann T. 1975)

大小合适,被不育雄蕊-导轨吸引的传粉者,进入兜之后的爬行轨迹。两个方向弯曲的花丝和导轨,限制了兜中的空间,使得访花者按照大致固定的路线爬行。



然而传粉的故事并没有结束。


小虫喜欢在退化雄蕊上休息,包括那些进入过兜带上了一些花粉的。

研究发现,不管花朵最终能否成功受精,很大一部分花的退化雄蕊上都能找到散落的花粉。退化雄蕊上散落的花粉,远远多余包括花柱在内的其他部位。

花粉集中分布与退化雄蕊的根部,呈花粉球或花粉渍样,聚集分布。


这种分布特征于蠓类的行为特征有关。

常能看见胸毛上带有花粉的小虫,在退化雄蕊朝向雌蕊的那一侧,爬上退化雄蕊,然后单向离开。这种运动轨迹,使得退化雄蕊朝向雌蕊的根部——最狭窄的地方,与小虫身体接触最为密切——成为花粉最为聚集的地方。

这个过程中,由于小虫背对雌蕊,胸后毛上的花粉团有机会涂抹到花柱,或者柱头上,完成传粉。

图11:基于退化雄蕊的传粉 (Kaufmann T. 1975)

箭头表示小虫的爬行途径。显然,太宽的退化雄蕊-花柱间距,将使得散落到花柱上的花粉大打折扣。


退化雄蕊在传粉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退化雄蕊吸引传粉者。

传粉者在退化雄蕊上爬行时,完成对雌蕊的传粉。

这种机制使得退化雄蕊的角度很重要,与花柱平行,相对花柱收缩,或相对花柱伸展。

可以想想,如果退化雄蕊的内表面与花柱相隔太远,花粉将很难在传粉者运动的过程中散步到雌蕊上。


图12:三种不同位置的退化雄蕊 (Frimpong-Anin K, et al. 2014. )

覆盖型占到花的56%,座果率11.8%;平行型占到花的37.5%,座果率15.6%;发散型占到花的6.5%,座果率0.5%。


研究发现,退化雄蕊向内靠拢的覆盖型和近笔直伸直的平行型占到了可可花的90%以上。最难被传粉的发散型,自然出现的比例也不高。


兜,被兜盖住的花药,高大挺拔的退化雄蕊

可可的传粉故事

退化雄蕊的独特作用


可可和咖啡,

都是黑色的,

都能提供提神的咖啡因,

更重要的是,都有完成基因组测序。

但是系统发育位置相差甚远。

有空再聊~


图片来源:

图1:http://2.bp.blogspot.com/-840p7DKJBHg/TePNSpltcOI/AAAAAAAAEKM/v7y2lGClLRE/s1600/theobroma2IMGP0773.jpg

图2: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e/e8/Floral_diagram_--_theobroma_cacao.svg

图4: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8/87/Theobroma_cacao_-_flower1.JPG

图5: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1/19/Theobroma_cacao_-_flower2.JPG

图7:http://www.dailymail.co.uk/sciencetech/article-2966731/Britain-s-chocolate-greenhouse-saving-world-s-cocoa-Disease-resistant-plants-shipped-abroad-crops-healthy.html

图8:http://www.foto-grafo.de/Cocoa/cocoa_2.html

图9:http://www.mindenpictures.com/search/preview/gall-midge-cecidomyiidae-gathering-pollen-from-cocoa-theobroma-cacao/0_00463071.html


主要参考材料:

Kaufmann T. 1975. Studies on the ecology and biology of a cocoa pollinator, Forcipomyia squamipennis I. and M. (Diptera, Ceratopogonidae), in Ghana. Bulleting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, 65, 263–268.

Swanson J-D et al. 2008. Comparative flower development in Theobroma cacao based on temporal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. Int. J. Plant. Sci. 169, 1187-1199.

Frimpong-Anin K, et al. 2014.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cocoa flowers and their response to pollination. J. Bot. 2014.



半夏夏半两个夏

2016年7月22日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水泥植物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